所有新闻
通导新闻
行业快讯
国际认证动态
这一产业第三方检测认证将迎来爆发2016-10-20

    日前,从上海举行的“2016国际机器人检测认证高峰论坛”媒体通气会上获悉,为促进我国机器人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国家多部委正联动推进建立我国机器人产业标准、检测认证体系,首批机器人认证项目已经启动,并将于近期正式发布认证标志和首批获证企业情况。

  “机器人”这一名词诞生于1920年,其涵义为“奴隶”,即没有思维能力、只会工作的类人机器。一百年后,机器人的身影将会遍布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工业生产的众多领域......渐行渐近的智能机器人时代向我们走来。

  据有关部门通报,预计到2020年,我国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年产量将达到10万台,服务机器人年销售收入有望超过300亿元。

  与我国机器人产业上升势头迅猛,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这一势头不太对等的是,当前我国机器人产业仍面临关键核心技术缺失、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产品、集成和检测类标准滞后和缺失等问题。我国机器人第三方检测认证发展对机器人产业发展无疑起到重要作用。那么,当前我国机器人检测认证现状如何?这个产业将迎来哪些爆发点?

  加快推进机器人产业检测认证制

  目前,我国机器人产业的行业标准是沿用1996年制定的机械行业标准,国内尚无统一专门针对机器人质量检定的检测机构。因此,机器人检测行业与标准体系的缺失,将成为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的一大障碍。同时,我国机器人行业认证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与补充。已有的标准主要等同翻译ISO的相关标准,服务机器人标准处于空白状态。

  为推动国内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2015年以来,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成立,《国家机器人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6年版)》和《中国机器人标准化白皮书》制定出台,并组建了机器人检测认证联盟。

  据国家认监委认证监管部处长徐秋媛介绍,对机器人产业实施检测认证制是国际通行做法,我国也将鼓励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开展机器人整机及关键零部件的检测认证工作,完善认证监管体系。

  统一认证规则与标志

  我国在建设机器人检测认证制度的初期,国家认监委牵头从顶层规划和设计角度确定了六个统一原则,即“统一认证联盟、统一产品目录、统一标准、统一实施规则、统一标志、统一采信”。

  在2015年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首次发布了我国自主制定和设计的《工业机器人的安全和EMC认证实施规则》及“机器人CR”认证标志,填补了国内空白。机器人认证将覆盖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无人机等产品整机及其关键零部件的安全认证、电磁兼容性认证、环境适应性认证等多个方面。

  目前启动的首批认证项目是安全认证和电磁兼容性认证。

  机器人认证体系建设路线及进展

  机器人检测认证联盟已规划出机器人认证体系建设的总体框架路线及不同阶段的“分布走”路线,并依据实际实施情况不断更新。2016年初已基本完成第一阶段的工作计划,并开始进入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的机器人认证主要针对工业机器人的安全和电磁兼容EMC特性,重点考核“安全+EMC”这两个对于机器人产品质量而言最为基础的(第一层级)保障人身和质量安全的核心要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机器人产品不断应用普及,机器人终端用户对产品的要求会很快从单纯的功能、性能方面扩展到包括可靠性在内的全面质量安全要求,唯有提早把握“安全+EMC”的基本可靠性要求,才能在这一轮机器人战略发展中占据有利先机。2015年11月,由上海添唯认证技术有限公司牵头,开展了中国首批工业机器人的产品认证计划,上海电器设备检测所作为授权的签约检测机构,承担了第一批工业机器人的安全评估和EMC检测工作。2015年中国首批机器人认证计划的开展和实施,为提高整个产业的“产品安全质量意识”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

   机器人认证体系的建设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认证的本质和价值就在于传递信任,取决于第三方通过公正、有能力的评定所建立的公信力的程度。随着“中国机器人CR”认证标志的不断采信认可,国产机器人的质量保障将不再是缥缈的空中楼阁,而能够渐渐成为公共眼中真正有信服力的优质品牌。